艋舺謝宅

藉著萬華區史中心賈館長的介紹,位在武昌街、西園路、西昌街街廓的謝宅,反覆流連猜想的郊行位址,終於得到印證。介於清代地名廈新街、舊街、大溪口碼頭間,日治時期的入船町[1],是謝家在日治時期從原屋主歐陽氏所購入,艋舺大郊商-建發船頭行的住宅。原來是三落帶左右護龍的大厝,因日本人街道改正之故被拆甚多,現在所見的外觀僅僅是原貌大約一半左右。

埋藏在鷹架和不搭調水泥公寓建築內部,是由外表難以想像的細緻大宅,泉州式建築,三落大厝,中廳是三開間四房合一廳,建材考究之極,主樑之粗勝過兩手合圈,木料、石料等級極高,雕刻功夫細膩,建築格局按八卦圖式,及內部種種細節的巧思,都顯見出主人當年手筆之大。

在艋舺河岸,這應是僅存的清代郊行建築物,鄰近貴陽街底大溪口碼頭、舊街、廈新街,是艋舺商業區位非常優越的位址。歐陽家族經營的木材,可停放現在是雅江街的淡水河內河河道,待交易時再取出處理。發跡的第一代-歐陽長庚是1880年代由晉江遷來,據台北文物記載[2],屬北郊[3]成員,有自有船數隻[4]。第二代歐陽光輝也是列名台北州仕紳錄的大商人[5],擔任過萬華信用組合副組合長[6],可見其地位。同時亦是吳昌才倡設的「艋舺俱樂部」會員,這是個提倡臺灣人知識,鼓勵閱讀討論的公共場所。

歐陽光輝除經營船頭行貿易外,1911年還曾挑戰過豆漿業,工廠名叫「滋元豆乳場」,設在下坎庄(現在康定路、大理街一帶)[7],來和日本傳入的乳牛業競爭。為了說服大眾,還將豆漿樣品請總督府研究檢驗,在報紙刊登廣告,強調豆漿營養成分不遜於牛奶,可惜終究難敵西化風潮而敗。

Tsu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