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˙異托邦是環繞傅科與當代許多思想家共同構成的視角。

˙《事物的秩序》關於烏托邦:「烏托邦提供和諧:雖然他們沒有真正的位址,卻能給人一個想像美好的,沒有麻煩的地域;那裡有寬廣大道縱橫的城市,超大型的賞心悅目花園,鄉村裡生活非常容易,雖然道路蜿蜒崎嶇。異托邦則是不穩定的,或許是因為是潛藏在語言之下,而使他們無法被命名或指出,或許因為他們能撼動或扭曲通俗的名稱。」異托邦的潛藏於通俗語言下的不穩定性,則和該地域之真實政治文化厚度相關。

˙臺灣城市文化不穩定性:經歷清代、日治、國民政府統治下的地名、街名與空間據點等名稱之變化。異托邦其入世社會性格,其撼動或扭曲通俗名稱,與其再現符號與概念間的潛在意義(hidden meaning) 的能力有所關連,如何看見看不見的(to see the invisible),必須透過寓言(allegories)。寓言是將城市作為修辭的對象,考掘隱藏層層建築間的象徵細節……

˙異托邦是一個視角,朝向並列在某一地域裡,歷史時間堆疊中的城市文化景觀,進行觀察理解的視角。

˙《關於其他空間》:「在每個文化,每個文明大概都有的,真實地方-地方真實存在且在每個社會裡真實奠基著-而異托邦則像是一個反位址(counter-sites),是在真實地域中活潑作用著的烏托邦。所有的真實位址都是可以在文化脈絡裡發覺,且能被清楚再現、競逐與翻轉。但,異托邦這類地方卻在所有地方之外,雖然或許在現實中它能被指出位置。」

˙如今的「位址」(site)已是新的地域形式,取代十七世紀以降的將空間視作無限開放延伸的概念。位址,是各點之間的鄰近關係所界定,這樣的關係創造情境性(situated-ness),其中有人的感知、構想、和真實生活。

另外,異托邦能夠將許多不同位址,相互間可能無法比較的或差異的位址並置在真實空間中。(several sites that are in themselves incompatible)。也就是說,異托邦假設所有已知的位址之外總存在著「另外空間」

異托邦「另外空間」有如鏡子,同時是「無地方的地方」(placeless place)和發現「從地方缺席」(absent from place)的鏡像空間。

˙「異托邦大部分和被切割的時間薄片相關。也就是說,時間是為了對稱或在發展過程中產生變異而被打開。異托邦展現其完全功能-在人們能與其傳統時間觀念徹底斷裂之時。」    (徹底離棄線性時間觀念)

˙在異托邦思路下的時空關係:

  1. 無限時間積累的現場。(如博物館、圖書館、考古人員發現的文明遺址)(城市裡堆疊著歷史厚度的區域)
  2. 時間中的空間移動。(如嘉年華的行進、宮廟遶境的路線)(與文明形成歷程有關,這種移動多半是慢的、接近人類腳步速率的)即「空間化的時間」(spatializ-ing,-ed time)。

˙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su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